邏輯一詞的三重意義
最廣泛的意義:一切經過思維得出結論的過程就是邏輯,無論結論對錯。
最狹窄的意義:合乎邏輯的,其推理的前提是意義明確的,是正確的。邏輯的關鍵是論證的嚴密性,只有數學和形式邏輯才嚴格合乎邏輯。
最佳意義上的邏輯:切實有用的意義,從正負兩方面系統的用心,確保思維能產生出一定條件下最佳的結果。思慮周全、透徹和仔細的思考,從各個方面和角度審視事物,不漏過任何重要之處。審視、考察、琢磨、檢驗、細致、準確、精細、動腦筋、有條理、井然有序。
在教育教學上“切實有用意義”邏輯的價值
智育的全部和唯一目的:養成細心、警覺和透徹的思維習慣。
認識這一原則的困難:“個人的心理傾向與邏輯思維”二者之間有共同之處,將邏輯訓練視為某種外部施加給個人的東西。事實上,將教育的目的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聯系在一起是正確的。
邏輯思維不僅是學習理科必備的能力,也是解決日常生活中問題必須的能力。
所以,對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是非常重要的,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不是越早訓練越好,而是根據思維發展的不同時期,有針對性地練習。
0-3歲,動作思維期
3歲以下的孩子處在動作思維敏感期,思維是跟著動作走的。
比如,寶寶看到桌子上有一個梨,想吃卻夠不到,怎么辦?他發現桌子旁有個小凳子,把小凳子搬過來,踩在凳子上,成功拿到梨。
這個年齡段的孩子,解決問題是靠操作動作,達到目標的。
3-4歲,具象思維期
這個階段的孩子,還不會進行邏輯推理活動,他們會據以往接受到的信息,來理解世界。簡單說就是,看到什么,就認為是什么,沒有任何邏輯。所以,常常因為經驗不足,發生錯誤的判斷。
心理學界的泰斗朱智賢教授就說過一個例子:一個四歲孩子問媽媽,為什么車開起來就有風?媽媽說,你覺得為什么呢?孩子說,因為風是從輪子里出來的!
在孩子看來,輪子一動就有風,輪子停了就沒風,就像淡然判斷為風從輪子里來。
他們還處于具象思維期,缺少空間感,對數字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。比如,讓孩子計算1+2等于幾,孩子反應不過來,如果換成用實物舉例子,一個蘋果加2個蘋果,等于幾個蘋果,孩子就容易理解。
在此階段,家長們要注意多給孩子動手實踐的機會,不要刻板地教識字、算術,對孩子的思維發展沒有幫助。
5-6歲,邏輯發展期
這個階段的孩子,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,開始理解和簡單應用方法經驗。
比如,他們知道下雨要打傘,也開始跨過實物和抽象思維的邊界,有越來越多的為什么。此時,需要對孩子進行邏輯思維的啟蒙訓練,幫孩子順利過渡到抽象思維的認知。
通過提問激發孩子探究的欲望和發散性思維.設計一些問題,讓孩子去猜想、探究、驗證,設想各種可能的答案。
比如,和孩子一起讀故事時,讀到精彩處,停下來,鼓勵孩子猜想接下來會發生什么?故事的結局會是什么?為什么?
孩子在想象和表述中,將故事的前后情節聯系起來,并且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。
對孩子的表述錯誤,用詞錯誤,邏輯錯誤,家長都要及時糾正,建立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,形成思考的意識。
只要按照孩子思維發展的階段規律,加以適當的練習,相信一定可以幫助孩子有效建立邏輯思維能力,用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。